大唐随处见诗人,无名氏在普通陶罐上写下20字,使其瞬间成国宝

 时间:2019-07-15 02:53:01来源:东方头条

大唐随处见诗人,无名氏在普通陶罐上写下20字,使其瞬间成国宝 | 文 三只眼读史

文物作为记载远古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政治、军事等信息的载体,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人类活动,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。一件文物的出土于发现,都是文化研究方面的宝贵财富,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,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谓“古董”、“珍宝”的范畴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到:“ 尧时文物也麄踈,礼乐犹带鸿荒馀。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在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,出土了一件唐代铜官窑瓷器,上面有一首诗:“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已老;君恨我生迟,我恨君生早。”这样缠绵悱恻的遗憾,让人扼腕千年。

唐代,是一个飞歌的时代,大唐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巅峰般的存在。今天犹有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”的说法,大唐诗人的成就可见一斑。尽管遗留到现在唐诗超过5500首,然而在那个随处可见诗人的时代,也有一些美好的诗句遗失在时光的长河中,有一些身具惊世之才诗人湮没于市井之间。今天,小编要介绍的是湖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一件普通陶罐,因其所承载的经典文化信息,成为了长沙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,受到无数到访者的赞誉。

自1964年起,政府有计划地组织了6次对长沙铜官窑的考古发掘,在总面积0.68平方公里的范围里,一共出土4800多件唐代长沙窑瓷器,到目前为止,已出土文物上万件。长沙铜官窑与浙江越窑、河北邢窑并称三大官窑,是大唐瓷器的主要出口基地。这里出土的大多是釉下多彩陶瓷,与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交相辉映,为大唐瓷器的恢宏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长沙铜官窑不仅以釉下彩的创烧、釉下彩的普及而闻名于世,而且在该窑中烧制的瓷器大多都饰以书画,或言志、或抒情,甚至可能是一段感人的内心独白。

1983年,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古城村的一件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罐,在4800多件出土陶瓷器物中脱颖而出,成为万众焦点,引得媒体争相报道。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陶罐,才能得到万千人的宠爱呢?其实,这只是一件极为普通的陶罐,高23.6厘米,腹径16.2厘米,底径12.5厘米。敞口,颈部长且粗,圆肩,瓜棱形腹部,平底假圈足。从其外形看,它略显粗糙的样貌完全可能不受待见,但是,陶罐颈肩处有一半环形系,系的正对面有一多棱柱短流,流下方以褐彩写下了一首20字的诗歌,作者已不可考,正是这首无名氏所写的诗歌使得它瞬间成为国宝。

诗的全文为“寒食元无火,青松自有烟。鸟啼新上柳,人拜古坟前。”这是一首描述“寒食节”的五言绝句。“寒食节”也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冷节”,在夏历冬至后第105天,清明节前一二日。各家各户有在“寒食节”上坟、郊游、斗鸡子、荡秋千、打毯等的风俗,在山西省的民间至今仍有过“寒食节”的传统延续,韩国还保留着在这一天进行“春祭”的习惯。大唐诗人韩翃就写有一首题为《寒食》的诗歌,后来被收录到《全唐诗》里,韩翃也因此诗而声名大振,成为了李杜这样的一流诗人。

虽然,无名氏诗人在这件陶罐上描写“寒食节”的诗文,不能媲美韩翃的大作,然而,诗句语出自然,立意精洁。通篇对仗,虽为“宽对”形式,但尚可称为工整。第三、四句本应为“新柳”对“古坟”,“上”对“前”,作者却极其巧妙地把“柳”与“上”的次序调换,“上”字的词性亦随之改变,使“鸟啼新上柳”为写时间之早,而非原来的季令之早,尽管打破了对仗,但通观全篇,不得不承认这一变动确有别出心裁之妙。通过对这一诗文的分析,我们可以略窥长沙窑能够在唐代晚期扬名世界的原因。这件长颈普通陶罐也由此被命名为“寒食元无火”青釉陶罐,瞬间成国宝。